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 首護傳統建築

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 首護傳統建築

記者: 詹宗翰/綜合報導

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指導、金門縣文化局主辦的「傳統建築保存推廣教育講座」昨(7)日在瓊林里辦公處二樓舉行,藉由講座讓民眾知道「文化部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│瓊林蔡氏千年聚落風華再現」的施行成果,及分享聚落的白蟻防治成果,並介紹瓊林的歷史,呼籲居民共同參與保存當地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築特色。

為落實本縣「文化立縣」的目標,培育傳統建築保存人才,106年至108年度文化局已舉辦多場傳統建築木構件危害與保存推廣活動,邀請學者及專業技術人員進行相關課程講授,獲得熱烈回響與好評。本次課程由專業講師蔡清其、許任鈞、張惠君、陳克恭等人解說瓊林聚落的形成、發展及重要性等,聚落人事物的歷史介紹及日常管理維護,並分享瓊林聚落白蟻防治成果。

蔡清其介紹,瓊林舊名平林,明熹宗天啟年間,福建巡撫鄒維璉以蔡獻臣學問純正,奏請御賜里名瓊林。目前在六世樂圃宗祠正殿可見「御賜里名瓊林」的牌匾。明、清兩代,瓊林蔡氏子孫人才輩出,出仕者眾,計有進士六人、武將六人、舉人七人、貢生十七人、國子監生二十七人、生員八十二人,瓊林蔡氏燈號為「文武氏家」,有所謂「奕世簪纓」,可見以前文風鼎盛、科舉連登之盛況。科舉時代,只要有人中進士,就會建造一座宗祠,所以在瓊林大大小小的宗祠就有數座,號稱七座八祠,包括已被列為國定古蹟的蔡氏家廟(大宗)、六世竹溪公宗祠、十世柏崖公宗祠、六世樂圃公暨十世廷輔公宗祠、六世前庭房宗祠、十一世榮生公宗祠、十六世蔡守愚宗祠等。

許任鈞指出,金門的白蟻有台灣家白蟻及台灣土白蟻二種。台灣土白蟻對木質材料的危害多止於表面,危害速度與程度較輕微;台灣家白蟻為土木棲型白蟻,多巢於地下,在民居中可在牆壁轉角或木結構結合處見其築巢,當建物有水滲漏情形時,會增加其危害發生,四月下旬至六月中旬為台灣家白蟻分飛期。

許任鈞表示,瓊林自106年至108年防治白蟻,投藥一百十七棟建築,每年進行年度保固回測,成果顯示其中有百分之九十七建築物無白蟻危害跡象,其餘百分之三建築物在發現新入侵白蟻後立即消滅,防治成效良好。防治白蟻,一般採取化學藥劑或餌站系統,前者優點價格便宜、施作容易,能快速看到成效,但是大量使用藥劑,有藥物殘留及水汙染的問題,還會影響建物的居住或使用者;後者優點可根本性解決白蟻問題,降低殺蟲劑使用,對環境友善,且不汙染水源,但須長期處理,費用較高,施作人員需要訓練,作用成效較慢。

許仁鈞說,對於瓊林木結構建築的白蟻防治,需要有更多人理解參與,共同協助防止蟻害蔓延。因此鼓勵當地民眾參與推廣教育講座及防治實務課程,若相關術科與學科能力考核通過,可取得證照;也在開瑄國小開設木材科學、白蟻生態及傳統建築之美的課程,講習與實作並進,讓防治白蟻的知識向下扎根。
張惠君表示,瓊林聚落內有國定古蹟八處修復案,街屋、頹屋修復再利用有四十一棟,接受生物微生物防治的傳統建築有二百十二棟……諸多的有形文化資產保存措施,都是希望將可見的美好存續。瓊林在2012年依法登錄為「聚落」類文化資產,在文資古蹟的規劃設計、施工修復工作之外,更需要居民共同參與,一起參與管理維護的工作。

文化局也鼓勵民間人力投入文資保護,文化局表示,金門縣有七千餘處古厝,蟲害防制在金門是一項有前景的行業,防治蟻害能將木結構的使用期限拉長,當然房子得翻新,傳統匠師也因此有發揮的地方,政府會協助將傳統建築匠師的待遇提升,以保存地方上的古蹟歷建。金門的建築形式異於台灣,需要懂得本地建築工法、特色、文化、歷史的人來施作,因此鼓勵在地民眾投入,成為能為文化保存作出貢獻的一分子。